若不是一次偶然的监测,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中小学卫生保健所所长张霞可能至今还不会相信,学生近视与灯光有着密切关系。
张霞所说的这次监测,是哈尔滨市教育局为辖区学校换装光生物教学专用灯3年后哈尔滨市中小学卫生保健所对市区10余所学校的抽样问卷调查。这次调查结果显示,97%的学生反映辨识黑板的板书更为轻松,眼部疲劳感明显得到缓解。
环境、行为和遗传是中小学生视力的三大“杀手”
近几年中小学生近视率一路飙升,让张霞印象深刻。几年前,哈尔滨市市区中小学生近视检出率一直居高不下,呈逐年缓慢上升态势。虽然政府多措并举,但收效并不明显。
更大范围的数据佐证了张霞的感受。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研究报告显示,目前中国近视患者多达6亿,其中,高中生和大学生的近视率均已超过七成,小学生的近视率也接近40%,而美国小学生近视率仅为10%。更为严重的是,当前我国近视的发生具有逐步低龄化的特点,在3—6岁的群体中,已有2.5%的儿童为近视。这些学生生活在一个模糊的世界里,遭受着近视的困扰,甚至导致他们注意力下降、情绪波动、自卑、易怒、学习效率降低。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中国学生群体有如此高的近视率?“2018年,黑龙江省中小学近视率为51.28%。”近日在哈尔滨举行的“解决光污染·预防近视低龄化”专题研讨会上,张霞说,国家疾控中心调查发现,造成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影响因素有三个:环境因素、不良用眼行为因素和遗传因素。对于当前同时受到学业压力与电子产品影响的青少年来说,除了要高度重视长时间的近距离作业、营养摄入不均衡等外部行为因素,过去不太被人们关注的光环境因素影响,也不可小视,亟需国家及相关部门引起高度重视。
“由于6-18岁城市学生近视发生率的激增,未来几十年,近视导致的眼科病症或将成为导致视力受损和致盲的第一位病因。”张霞忧虑地说,“如不及时扭转这种趋势,可能会对国民素质,甚至国家的长治久安产生较大影响。好在,去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对于学生近视呈高发、低龄化趋势作出了明确指示。”
2018年8月30日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了《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简称《实施方案》),《实施方案》提出,严格按照普通中小学校、中等职业学校建设标准,落实教室、宿舍、图书馆(阅览室)等采光和照明要求,使用利于视力健康的照明设备。
教室照明成为近视防控的“新战场”
教室照明究竟和学生近视有着怎样的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