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20日,南通市政府将“学校教室照明改造提升工程”列为政府2021年民生实事项目。7日,市教育局表示,截至目前,市573所中小学校(含中职)已全部完成教室照明改造提升工程竣工验收, 今年全市完成投资1.13亿元,比省政府要求提前两年实现中小学教室照明卫生标准达标率100%。
中小学生近视程度加深
起点年龄越来越低
近年来,青少年学生近视防控形势严峻,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持续上升,且低龄化趋势明显,已经成为影响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突出问题。今年5月,省教育厅厅长葛道凯在接受采访时表示,2018年、2019年到2020年,我省中小学生的平均近视率分别是60%、58.1%和63.3%,近视程度越来越深,近视的起点年龄越来越低成为我省中小学生近视的特点。
“现在学生每天在教室的时间大多超过8小时,教室采光不足或照明不够,容易造成视疲劳和视力不良。”市卫监所学生卫生监督科科长卞力峰表示,改造前大多教室照明选用的传统荧光灯,频闪高、照度不够且不均匀,不仅会造成视觉疲劳,引起近视,还会影响到辨色能力。
据了解,从教室的灯光来说,以一间60平方米左右的教室为例,改造前安装的8盏荧光灯,灯光刺眼,照度明显不达标。在这种环境下长时间学习,眼睛容易产生疲劳;而且荧光灯的眩光非常严重,学生的专注力会受到影响。最重要的是,在改造前,我市各中小学教室中黑板灯照度按照当时的标准,部分条件下灯光没有有效提高板书清楚度,导致学生们难以看清黑板上的文字。
为提高学生体质健康营造良好氛围
2021年1月,“改造提升800所义务教育学校教室照明”列入我省15类52件民生实事实施清单。和同省兄弟地级市相比,我市提前两年完成所有义务教育学校教室照明改造。
为何如此?是因为我市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各地学校从实施健康中国的战略高度和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目标出发,充分认识到进一步加强学生近视眼防控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提高青少年视力健康工作摆上重要议程,要为进一步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营造良好氛围。
为了高质量、高标准完成此项工作,教育行政部门按照现行有效的国家(或行业)相关标准及行业管理规范要求进行招标。工程实施完成后,教育行政部门再次通过招标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技术指标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