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小学生每天约60%的时间在教室,当教室采光和照明条件不足、光线过暗,学生就会本能地靠近书本,时间一久,自然会使眼睛屈光系统产生变化,导致近视发生。而教室照明将直接影响学生学习效率及视力健康。
中小学照明存在问题:一是中小学教室整体照明水平不高,照度均匀度较差,黑板照度及照度均匀度普遍较低,普遍存在忽视色温及显色指数的情况。二是照明设备老化、没有合理的更换机制、照明标准不完善、安装技术规范更新不及时、照明方案设计不合理等。
为促进中小学教室照明环境的改善和提升,提出如下建议:
1.开展中小学教室照明状况摸底监测调查。对中小学教室照明开展全方面调查,尽快摸清中小学教室照明方面存在的问题,为改进工作奠定基础,为后期改造和效果评估提供参照。
2.完善及更新教室照明相关标准。相关部门要科学论证教室照明标准照度上限、多媒体显示区域的照度等参数,进一步完善教室照明光环境质量标准,并配套光环境标准,对灯具布局、配光形式、维护方式等进行技术规范,改善目前中小学教室照明水平参差不齐、黑板照明效果整体不佳、学生桌面照明均匀性较差等问题。
3.建立教室照明监测及评价机制,保障照明质量。相关部门要充分论证各类灯具的照明参数,科学构建教室照明评价指标体系,系统引入光环境检测的方法、工具及手段,定期监测教室照明光环境,清理照明效果不佳的灯具,改善由于灯具老化、用灯习惯不良等因素造成的照度水平下降等问题,改善教室照明只关注灯的亮度水平,不关注显色指数及色温等光环境等问题。
4.加强培训,提高后勤装备人员的专业能力。目前中小学师生安全照明意识比较淡薄,教室专用灯一般不坏不换,或者仅凭目测效果更换灯具,灯管功率、型号、安装位置、配光方式选择有较大随机性。相关部门要加强后勤装备人员的照明技术培训,综合了解照明知识及相关标准要求,科学的管理与维护教室照明环境,为师生提供健康安全的教学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