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把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作为工作重点,采取配齐配强校医加强技术防控、改造教室照明优化学生用眼环境两项重点举措,成效明显,广州市儿童青少年近视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构建起学生视力保护屏障。
截至2021年5月,广州市1564所中小学校共配备校医2415人,校医配备率、配备符合600:1标准的配备合格率均达100%。完成1297所学校36823间教室的照明优化改造,经改造的教室照明全部达到国家标准。
一、统筹推进,实现全面覆盖的校医配备格局
出台加强学校卫生工作的实施意见和卫生室(保健室)规范化建设工作指引,在确保卫生室(保健室)人员设备投入、经费保障、普及推广近视防控适宜技术、理顺校医队伍接受派出和派驻单位双重管理的同时,统筹推进中小学校医多途径配备工作。全市中小学校100%配备“1+N”校园医疗保障组,即1名卫生健康副校长、按学生数配备N名校医,进一步筑牢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防线,为学生视力防控提供技术支撑。
一是政府“购买”。海珠、天河、南沙等区按照“政府主导,医教结合”方式,形成“学校购买服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配置,学校享受卫生保健服务”的校医配备模式,打开多渠道校医配备工作格局。
二是医院“派驻”。白云、增城、黄埔、花都等区采用学校和医院签订购买校医服务协议的方式,由医院派驻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到学校担任校医,破解困扰多年的校医配备僵局。
三是医企“托管”。部分市属学校与医院管理公司合作,将校医室托管给医院管理公司。通过“公司专家—巡诊专家—片区主管—校医”质量控制体系、合理医护配比,建立“校医—管理中心—三级医疗机构”健康医疗障体系,有效提高学校卫生工作水平,摆脱校医专业水平不高困局。
四是学校“招聘”。荔湾、越秀、番禺、从化等区通过落实财政经费保障,推进学校采取公开招聘校医方式解决校医配备不足、区域配置不均问题,平衡各区校医配备布局。
二、加大投入,创造符合标准的学生视觉环境
出台《广州市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成立青少年近视防控指导委员会和学校近视防控宣讲团,采取增加户外活动时间、减轻学业负担、引导科学使用电子产品、改善学生用眼环境、普及近视防控教育等措施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围绕“政府主导、学校主责、科研支持、社会参与”的近视防控广州模式,优化学生用眼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