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6日是第26个“全国爱眼日”,今年的主题为“关注普遍的眼健康”,重点关注儿童青少年近视问题。据统计,当前我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超过50%,高居世界第一。
此前不久,教育部联合14部门制定《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光明行动工作方案(2021—2025年)》,确立了引导学生自觉爱眼护眼、加强视力健康教育、提升专业指导和矫正质量等八项任务。
儿童青少年近视率为何居高不下?近视防控还面临哪些难点、痛点、堵点?孩子的“光明”该如何守护?
黄金防控期从幼儿开始
2018年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调查显示,6岁儿童、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近视率分别为14.5%、36%、71.6%、81%。
“我在门诊中发现,有的孩子3岁就发展成不可逆的真性近视。”中国儿童视觉与保健学组委员、大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主任医师沈苓告诉记者,近视早发意味着,随着孩子的生长发育和学习压力不断增大,近视程度会越来越高。“如果发生年龄早于6岁,就非常容易在成年以后变成高度近视。”
去年以来,受疫情影响,近视防控形势更加严峻。根据《2020中国青少年近视防控大数据报告》,与2019年底相比,2020年1~6月儿童青少年近视率增加11.7%,平均每日户外有效暴露时长严重不足,仅为32.3分钟。
缺乏户外运动、阅读时间过长、用眼习惯不好是近视低龄化的三大主因。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分析称,幼儿园及培训机构“小学化教育”倾向愈发严重,儿童在学前学习时,很难完全遵循“一拳一尺一寸”的读写姿势,再加上电子产品成为重要的教学辅助工具,极大损害了孩子的视力发育。
“近视防控历来重视小学阶段,家长普遍认为课业负担带来的用眼过度是近视的主因,其实不然,学前才是防控的黄金时期,也是最薄弱的一环。”沈苓认为,有一个误区亟待澄清:近视的发生并非源于入学后用眼强度的突然增加,而是始自幼儿阶段长期的负面积累。很多家庭眼保健知识不足、防控意识淡薄,无法帮助幼儿培养良好的用眼习惯。
“孩子在幼儿时期是远视眼,有300度的远视储备。学前阶段用眼越多,远视储备消耗越快,近视发生年龄越早。从这个意义上讲,近视防控应该从0岁开始。”沈苓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