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减负 打好“组合拳”
“孩子今年上小学五年级,每天下午4点半放学,然后去补课,到家要到晚上七八点,还得完成学校的作业,一般10点以后才能睡觉。累是累,可是为了上个好初中,不拼不行呀。”看着新学期近视度数又有所加深的儿子,合肥市民刘先生有些无奈。他坦言,面临小升初的压力,班里很多家长都会在每天学校放学之后,带孩子到培训机构补课。
保障初中生9个小时睡眠、家长“积极引导孩子进行户外活动或体育锻炼”,对于教育部等八部门印发的《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中的相关规定,合肥市经开区学生家长赵先生表示很难做到。“孩子读初二了,平常要到晚上10点左右才能写完作业,昨天夜里到11点还有一篇作文没有写完。”赵先生说,孩子现在双休日也不肯出去锻炼身体,基本就赖在家里补睡眠、写作业,中间再插空看一会电视。
课业负担重是中小学生近视的“传统”原因。记者调查发现,当前,部分学校落实国家“阳光体育一小时”要求时,在强度和时间上还有差距,甚至存在文化课挤占体育活动情况。“考试指挥棒没有本质的变化,中小学生把主要空间和时间用在文化课学习上,近距离用眼时间长,易导致视力下降。”省政协委员、合肥师范学院校长孙道胜说。
“减轻过重的课业负担,可以有效缓解孩子的用眼压力。”孙道胜表示,减负需要打好组合拳。应当进一步引导学校和家长尊重教育规律与学生成长规律,树立正确的教育成才观念。学校层面严格规范课程开设和作息时间,针对学生成长特点,设计和控制作业总量,切实减轻课业负担。家长层面要避免学校减负家庭增负的情况,切实保障孩子的睡眠时间和运动时间。
典型示范 构建“新格局”
“我们坚持把近视防控贯穿课堂教育,培养学生爱眼护眼的良好习惯。”合肥市长江路第三小学海棠学校花园校区教师喻巧月介绍,该校语文老师讲写字和听课坐姿编成顺口溜,纠正学生不良读写姿势;科学老师制作思维树,形象地告诉同学们写字1小时要休息10分钟,不能在行进中、不稳定、光线不理想的环境里学习。
据记者了解,该学校依托庐阳区青少年视力保护基地,定期对全校2000多名学生进行视力检查,建立“猫头鹰”视力检查档案,开展具有校园特色的近视防控工作。依托家长学校平台,学校开展视力专题讲座,分发宣传手册,进一步丰富了家长视力保健知识,形成家校重视孩子视力健康的共识。
“儿童青少年生活的环境主要是家庭和学校,只有家庭和学校携手行动,科学预防,才能有效保护视力健康。”省政协委员徐凤梅认为,当前可以通过创建儿童青少年爱眼示范学校,加强典型示范,来引导学校、家庭乃至全社会共同呵护孩子的眼睛。
徐凤梅委员还建议有关部门出台政策,鼓励校企携手呵护孩子视力健康,创建爱眼教室、爱眼示范学校等,帮助开展规范的眼视光学检查、全面的视光学评估、各类疑难屈光不正的检测,儿童青少年的近视弱视综合干预、康复训练、医学验光配镜、多种光学矫治等多项眼保健服务,促成“以点成线,以线带面”的防控近视新格局。
改善条件 教室“亮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