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成都4月2日讯(记者 陈淋)4月2日,全国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暨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现场会在成都举行。据悉,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学校全面开展线上教学的情况下,2020年成都市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较2019年下降0.87个百分点。“小眼镜”们减少的背后,成都做了哪些工作?在本次现场会上,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的“成都经验”受到关注。
2019年2月,成都市入选“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改革试验区”,金牛区、青羊区、成华区入选“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试点县(市、区)”。成都市高度重视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开展“近视普查”行动,实现“一人一档”。成都市建立市、县两级财政按1:1比例配套的经费投入机制,保障全市254.1万中小学生(含幼儿)按照每生15元/年的标准用于近视普查,实现公办、民办学校全覆盖,近两年成都市本级累计投入资金3600余万元。成都还统一近视普查内容,组织专业机构每学年对学生开展2次视力监测及视觉健康检查,落实“一人一档”视觉健康档案建档,确定专人负责,强化精准管理。并探索运用视觉健康管理平台,每年对学生的视觉健康档案数据进行对比,出具个人眼健康保健“处方”,对视力出现异常的学生及时干预、跟踪指导。
目前,成都已成为全国继上海市、北京市之后第三个实施中小学校教室光环境改造的城市。在“健康教室”行动中,成都组织教育、发改、住建、卫健部门研制成都市中小学健康教室规范建设指南,指导和规范全市学校光环境达标建设,保证不同天气、时段,桌面、黑板等器具表面的健康光照度。在光改工程中,成都市于2012年完成了第一轮光改工程,投入资金9600万元,改造2.5万余间教室光环境。2021年,成都市将启动第二轮教室光环境改造工程,计划投入9.86亿元,进一步推进实施教室采光照明和课桌椅“双达标”工作。
同时,成都还坚持开展“双随机”抽检,每年对学校课桌椅装备标准执行、高度调节,以及对老化、破损灯具检修、更换、保洁等影响学生视力因素的设施设备进行抽检,及时反馈抽检结果,建立问题台账并督促整改,确保教学光环境达标。
通过家长学校、专题讲座、致家长一封信等多种形式,成都市引导家长、学生树立“学生视觉健康责任人”意识,指导家长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居家视觉环境,控制学生在家使用电子产品时长,形成良好用眼卫生习惯。
成都市教育、卫健部门完善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措施,组建专家队伍,在全国率先建立“健康副校长”长效机制,充分发挥2744名“健康副校长”在学校近视防控中的作用。成都市社治委、团市委加强对基层眼保健常识宣传。成都市市场监管部门严格监管验光配镜行业,加强眼视光产品监管和计量监管。成都市体育部门持续推动各类公共体育设施向儿童青少年开放。
2019年来,成都市已连续三年将学校近视防控纳入对县级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范围,重点督导学生近视率、学业负担、“每天一节体育课”、学校移动终端使用等情况。
下面请大家看个视频,教室照明环境的好与不好,区别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