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看到某宝一家做LED灯的商家,单款产品月销300多万件!!!没错,单款产品!月销!不是3万!不是30万!是300万!!!我的天,这么会有如此牛掰的商家啊?我们真要好好学习一下。可是,看到下面的评价,我就...
照明爆炸事件,我们不是第一次听闻,为什么爆炸的LED还是会出现在市场上呢?更有神者为什么产品如此之烂,还卖得出奇好呢?
1.照明制造企业缺乏健康的商业伦理
我们社会总体进入市场经济的时间并不长,细分到各种行业中就更参差不齐,对商品交易的逻辑和伦理都在各种磕磕碰碰中成长,权力寻租、信息不对称交易等在相当长时间内都占据着企业获得市场份额的方法主流。这直接导致了制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在产品上,却在销售网络政府关系构建等等各种奇葩现象丛生。非健康的商业伦理,自然派生了产品价值在价值链条中倒挂的奇观。
2.照明产业链上下游普遍缺乏灯光知识
这里指的上游,一直上到业主,然后是工程方、设计师,下到经销商、制造企业……噼里啪啦不一而足。照明产业生命时间相对很短,LED 技术的出现更是搅局者,很多企业从五金、模具、机械等各种相关行业迅速转型而来,莫说为啥同样三瓦的球泡价格能相差上十倍你不懂,有的连厂商自己也没弄懂为啥居然能这么便宜就真 TM 亮起来了呦,何乐而不为呢。
“方案是不是用的 LED?是就可以啦!谁便宜谁来!”投标照明设计方案时,业主这句一棒子扫过来的话或同义词,你一定不陌生。就这样,两缺同时成立,无知者无畏做出来坏的产品被无知者无畏的市场通过扭曲的交易成交了,会爆炸的灯于是有机会被生产出来还能装到我们家里去。
3.LED 行业标准缺失、监管不力
LED照明国家标准是行业一直以来讨论的话题。尽管各地已经在制订和试用自己的地方标准,但标准混乱,没有统一的标准,行业准入门槛低,有很多企业都是跟风,什么赚钱做什么。
由于缺少统一规范和标准,目前市场上 LED 照明应用产品种类繁多、性能各异、互换性差,给整个产业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另外,虽然 LED 企业对工商的抽检都持配合态度,但也有不少企业反映工商抽检的局限性,包括抽检产品范围的局限。抽检的品牌中仅有几个行业内数得着的品牌,而且抽检样品比较少。